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九州(中国)> 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正文

专题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

来源:宣传部 作者:张素芬通讯员:黄舒责任编辑:日期:2021-08-18点击:

8月16日,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研讨会,会议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重要论述进行了重点研讨。学校党委书记韦荣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韦荣书记、陈德清校长及全体党委委员共9位同志,每人针对一个“必须”,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工作谈学习体会和感悟,带领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韦荣从“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怎样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深刻理解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我们能够成功和继续成功的根本保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作为高校,一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是必须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四是必须坚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五是必须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建设,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陈德清发言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叶国英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使科学社会主义释放出具有强大说服力、感召力的真理光芒。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赖小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王小宁认为,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一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坚定信仰、忠诚于党。二是关心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三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学好知识与技能,投身国防建设实践。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国勇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贡献智慧和力量,理应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重大职责,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对师生在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融入到科研课题中,这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黄建华认为,当前,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民有底气,有力量,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再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更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发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体河职院师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推动河职院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赖新优认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在民族复兴伟业的旗帜下。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好局面。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汤剑冰认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伟大社会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深刻总结领会党的建设宝贵经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高职院校,一要紧紧围绕党的高质量高职教育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二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三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韦荣指出,“九个必须”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紧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把历史现实未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总结,系统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 、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践行好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好魂、育好人;二是继续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切实继承好、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学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更坚实的脚步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高质量育人促进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切实为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重要要求、“1+1+9”、打造“两个河源”和“融深”“融湾”战略部署贡献学校力量。

全体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参加集中学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