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4月26日,我校于行政楼C108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会。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部委员,各专业主任参加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党委书记韦荣主持。

研讨会现场

韦荣书记主持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会上,韦荣书记作了主旨发言。韦荣书记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的精神内涵,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涵盖七项要点:一是从战略地位来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这次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对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是从逻辑起点来看,明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坚定不移走类型特色的发展道路;三是从发展路径来看,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连接;四是从关键改革来看,构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育人模式,深入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五是从发展重点来看,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六是从发展要求来看,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七是从战略价值来看,全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党委委员、副校长赖小景发言
随后大家展开交流讨论。赖小景副校长表示,此次研讨为职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但我校师资队伍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指示仍存在四点差距,一是编制严重不足,二是高层次人才紧缺,三是部分教师评上副高以上职称动力不足,四是学校名师少,社会影响力不高。为尽快解决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对标一流校,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赖新优发言
在谈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宣传部赖新优部长表示立德树人必须大力提升思政课质量,必须在专业课程中要认真融入“课程思政”,必须紧扣学校实际,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延伸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来,将有形课程向无形课程延伸,使全方位育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引导和促使学校每一方面工作都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自觉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钟建坤发言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钟建坤表示,机电工程学院作为培养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学院,更应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接下来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工匠精神传承基石;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灵活运用多元校企合作模式,传承企业工匠精神;三是加强学院内部建设,抓好教风学风建设,把好毕业关,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老隆师范学院院长杜伟祥发言
老隆师范学院院长杜伟祥提出三点工作意见,一要抓好体育、美育工作,为立德树人添砖加瓦;二要以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擦亮师范教育品牌;三要以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为契机,推动师范专业升本。杜伟祥院长表示,我校当前的短板是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比例还远远不够,应努力把我校师范生培养成教师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内培外引,做好人才储备。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萍发言
继教院院长李文萍指出,继教院先后获14项国家和省级集体荣誉,办学经验4次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等多项办学成果,接下来也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深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对于工作的开展,她主要部署了五方面,一是党建引领业务,坚持立德树人;二是政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三是精准选择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四是理论实践并举,多元实施教学;五是学历培训融合,深化育人模式。

教务处负责人戴卫军发言
教务处负责人戴卫军表示,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智、德、体、美、劳发展体系,教育工作者应认识美,鉴赏美。我校将以美育为中心,开设美育节,设美育学分,并开展经典红色电影、书画展等系列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我校也应把握类型层次、优化专业群,全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据悉,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把握职业教育正确办学方向,大力推动我校高质量发展。
文字:(采编部)林泳漫
其它文字:(采编部)黄冬妮
(秘书部)杨洁曼